烘爐地土地公-守護大家的平安

資料來源:彭廣尉

烘爐地是大臺北地區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觀光景點,走在北二高經過中和路段,就能看到一個巨大的土地公像矗立在山頭,看到土地公像就知道臺北到了。烘爐地因地近臺北地區交通方便,山上景色優美,香火鼎盛,遊客絡繹不絕,往往成為臺北縣民出門旅遊首要選擇。

往烘爐地的半山腰,有前中和市長呂芳煙先生種植之櫻花樹,呂先生為現任臺北縣警友會會長,亦為前中和義警中隊的分隊長,平時對中和地區治安及員警福利頗多建樹;春天為櫻花開放的季節,尤其是農曆過年前後,整片櫻花樹綻放之美景實在美不勝收。再往上走,映入眼廉為巨型的土地公像即為南山福德宮所建,全長33公尺,現為全台最大尊的土地公像。土地公像旁有一條登山階梯通往福德宮,共有452階,爬上去還真的需費些氣力,如果不想太累可以開車到第二停車場前往,僅60餘階,如有老人或行動不便之人同行,可以選擇此一路徑。登上石階的半山腰上有一座造型宏偉華麗的山門,從山門的2樓可以遠眺整個臺北盆地,繼續向上走即是南山福德宮的土地公廟。參拜完土地公後,可至廟左方的觀景臺眺望臺北盆地的風光,夜間因擁有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美不勝收的夜幕景色,讓人流連忘返,使一向寂靜的中和夜景,多了一份喧鬧。

南山福德宮位於台北縣中和市南勢角山麓,海拔302公尺。因廟址後方及左右兩側,各突出一塊山頭,三足鼎立狀似烘爐,而廟下方約50公尺處聳立巨石一塊,依地理風水而言,如烘爐之火母,生生不息,故本地又稱為烘爐地。烘爐地最早於清乾隆初年,福建省漳州府呂氏先祖-呂德進,攜子渡海來台,開墾烘爐地現址,當時僅以3塊石板砌成小廟供奉福德正神,祈求保佑邦家,後香火日益鼎盛,於民國四十一年,在原址改建;並向各界募款修建福德宮,在各方信士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南山福德宮逐漸整修興建為現今規模,同時也修築登山石階、開闢山麓道路、活動中心、停車場及圖書館等,如今南山烘爐地已是規模宏偉之土地公廟,現烘爐地設有管理委員會,該會平時熱心公益,尤其每年6月份均提供臺北縣警友會辦理績優員警表揚大會,對於中和市政、警政大力支持。

到烘爐地最方便的旅遊方式是搭乘捷運抵達南勢角站,再轉乘中和市公所的接駁公車,即可直抵烘爐地,如果是騎車或開車的話,亦是抵達捷運南勢角站後再走興南路經過北二高下涵洞左轉上山即可到達,如果各位想享受爬山的樂趣,可乘車至烘爐地山腳下從登山口沿登山步道登上烘爐地,步道全長僅1900公尺,約半小時即可走上烘爐地,對於想登山健身之各位遊客亦是不錯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